實踐行動能力教育體系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行動能力淺談
陳言勝
合肥光華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生的行動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但是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提高行動能力來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講臺上教師講得頭頭是道,講臺下學生聽得興味索然。語文教學究竟怎么了?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遵循語文教育規律, 強調實踐性、培養行動能力, 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著重探討培養學生行動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 行動能力 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創新能力
引 言
應試教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學生成績好,但是動手能力差,已經是我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傳統和背景下,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這無疑給各個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是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改進語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行動能力來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那么,該如何改變呢?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決定了語文學習內容豐富多彩,手段靈活多樣,為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培養動手能力,就是教師精心策劃給學生創設充分發揮個性潛質的平臺,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使他們通過實踐掌握知識,從實際操作中獲得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成功的喜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興趣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達到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提高的實效。德國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钡湍昙墝W生的行為常常受興趣的支配,通過自己動手去做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興趣與求知欲又是緊密聯系在一
起的。當教師把學生的興趣喚起之后,學生便會被興趣所引,突破課本的約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涉獵更廣博的知識。
利用語文課堂教學, 培養動手能力字詞積累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識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會寫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會書法的審美價值達成這些訓練目標,均離不開動手能力的培養。識字方面: 碰到生字要勤查工具書,課文下面有注釋的,或是教師教認的,也要口誦其音,手寫其形,腦記其義,這樣反復訓練,方能擴大識字量。
古今詩文名句積累:《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第四學段( 7一9年級) 要求達成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詩詞名句除了鼓勵學生多讀外,還要督促學生勤寫,寫時應針對學生默寫時最容易出差錯的字進行強化訓練。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辨析, 讓他們按正確的寫法反復書寫, 方能記得準、記得牢。
在閱讀教學方面首先是引導學生掌握文體知識并把它們整理在筆記本上。閱讀科普文要把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閱讀議論文要掌握“三要素”及論證方法;閱讀記敘文要抓住其“六要素”及表達方法、修辭手法;閱讀小說要注意描寫人物的方法等。只有動手梳理,才會記得牢。閱讀文章時,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品讀關鍵詞語,重點語句,邊讀邊眉批、旁批和夾批。
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是多讀、多寫、多改。多讀好文章,多讀名著,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寫多練,平日要養成寫周記的習慣。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多改?!墩Z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通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的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解讀目標,這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供寫作水平。
三 、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使學生“行動”起來。
信息化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充分利用身邊的信息化要素使我們的課堂開放起來,變教師的灌輸為學生的自主吸收。例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完全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將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貫穿起來。學生在搜索過程中,必然要進行概括總結,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他們就記住了這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做課件,將上課的環節做成ppt展示出來,教師只需在一旁將重點和難點提出來講一講,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四、 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
過去的填鴨式教學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行動能力發展。為此,現代的教育一定要改變這種教育模式,大力倡導課程標準里提到的教育教學模式。
(一)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他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從中培養他們的行動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意識。語文課盡可能按照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小組合作教學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按著學生的個性和基礎進行分組,力爭使每一組的成績和能力都達到平衡。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然后學生利用網絡自己搜索概括信息預習新課。上課時他們就在課堂上匯報預習成果。學生按照自己的概括和理解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行動起來,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成為其中的一員,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力爭人人參與課堂。
(二)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例如,在講文言文的時候,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解決課文。第一步,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以及網絡和手頭上的練習冊自主預習課文;其次,分組完成各項任務;第三步,對于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教師就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很高,其動手動腦能力也得到了鍛煉?!?/span>
五、 開展各種語文素質拓展活動,培養行動能力。
學生生行動能力差,主要是怕做錯,所以就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動手,多表揚。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要懂得走出教材,利用各種條件開展各種素質拓展活動。
(一) 開展閱讀課,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可以利用活動課,帶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看書,讓每一個學生帶一支筆和一張紙,將感興趣的書籍和段落摘錄下來,周末或者假期自己去書店購買閱讀。組織學生寫讀后感,每周都要讓學生讀點課外的文章,同學們既收獲了知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行動能力在閱讀中得到了提高。
(二) 開展各項素質拓展活動。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學生布置一個課題,讓學生自己利用各種方法去找資料來完成課題。例如,組織毛澤東詩詞朗誦大賽,教師就可以把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自己去搜索和排練。同學們在搜索中了解到了偉人的風采,詩詞的藝術。在排練中了解到了朗誦的技巧。開展作文大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以寫自己身邊的事,表達真實的情感為主要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對人生百態的認識,又能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學生在素質拓展活動中提高了自己的行動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行動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陳腐的語文課堂現狀,并且必須緊緊圍繞新課標,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還師生以語文教學的自由,回歸到本真的語文教學中來。真正好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有意思的,學生一定要參與其中,動起來了,活起來了,才能樂起來。而為了這樣的課堂,我們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把語文課堂當作培養學生行動能力的主戰場。
參考文獻
[1]李晨曦.《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B》, 2014,(6).
[2]段建國.《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4(7):103-103
[3]華文平.《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 2009(29):30-30
[4]金生鈜.《理解與教育》[M ]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4
[5]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6]斯賓塞.《教育論》[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
4